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举行

时间: 2015-06-26 00:00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李婧    点击:

  戏曲演员再现经典的折子戏、颇见功底的唱念做打,还有粤剧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演员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东粤剧院、广东广雅中学联合承办的“走进非遗.亲近粤剧——‘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粤剧进校园’”活动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剧场举行。精美绝伦、别开生面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广大学生观众的极大欢迎。

  实际上,“粤剧进校园”系列活动只是广东省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通过地方立法、设立专项资金、编制保护名录、鼓励“生产性”开发保护等做法,大力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非遗普查强化立法保护

  据了解,广东省的非遗保护工作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逐步摸索,有关部门意识到,要保护好非遗首先要掌握全省的非遗“家底”。2006年8月,广东全省非遗普查工作启动,各级非遗保护工作者奔走在田野山村,搜寻散落在全省各地的非遗,普查工作一直延续到2009年年底才算基本结束。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普查中,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者共走访传承人2.6万多人次,召开了1700多次普查座谈会,参与座谈会人数达2万余人。经普查,全省共搜集整理非遗资源线索4万余条,调查重点项目7600多个,基本摸清了全省非遗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现状。

  为了加强对非遗的保护,2011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该《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同时,广东省还专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2008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2014年,广东省财政厅和文化厅联合出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决定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保护和弘扬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分为保护项目补助经费和组织管理保护工作经费两大类。对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进行保护、保存、研究、传承等方面所发生的支出,以及为保证非遗保护工作正常开展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分别予以保障支撑。

  完善保护体系促进开发利用

  近年来,广东逐步建立和完善起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全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47项、省级524项、市级1100项、县级1888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84人、省级618人、市级1263人、县级1720人。

  在建立名录体系的同时,广东还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非遗,大力鼓励采取与经贸、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保护和传承具有生产性、表演性或者观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前,该省已经建立4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3年,省文化厅公布第一批28家广东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推动非遗社会和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工作中,广东省注重推进非遗的“活态相传”。2013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非遗促进会。广东省内部分大专院校已开设专门的非遗课程,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始了非遗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全省形成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教育实践活动。

  此外,广东还积极通过编制电子地图、建设数字博物馆等方式,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目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电子地图”已制作完成,这是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中的首创。广东省文化遗产分布电子地图手机版也即将上线。已经建成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分为地方馆、门类馆、传承人馆、作品展览馆、商品交易馆,对全省的非遗予以全景式的介绍。(岳之轩)




------分隔线----------------------------
热门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估(1037)双软认定(1035)高新技术认定(1035)政府扶持(1035)政府支助(1035)工商变更(1035)知识产权验资(1035)专有技术评估(1035)专利价值增资(1035)版权价值评估(1035)专有技术增资(1037)版权增资(1037)专利增资(1037)商标增资(1037)知识产权增资(1037)版权评估(1037)商标评估(1037)双软企业认定(1035)
Copyright 2014-2019 dm-ip.com
深圳大墨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htm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网站统计
粤ICP备18068560号-1
+86-0755-3305 9979  
info@dm-ip.com  
www.dm-ip.com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苍松大厦601 
人才中心
招聘启事
藕池镇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