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9时。记者如约在镇江高专正则楼见到镇江高专副校长陆介平,发现了办公室的另一块牌子——“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
  一座高职院校的普通办公室,屋内陈设简单质朴的办公家具,竟承担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研究任务。“作为知识产权研究的专业机构,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智库功能”,陆介平这样介绍“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他手边的电脑上,还正在调试着一套用于全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信息平台——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未来的试点申报、项目评审、统计分析都将在这个平台上进行。
  全国高校众多,“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怎么会选镇江高专?
  原因是我市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厚实家底。2012年,我市成为首批23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之一,每年有9800多件专利授权,具有领先其他城市的专利创造优势。在知识产权投融资、专利保险、优质发明专利的培育、专利运营及专利托管方面形成了“镇江模式”。从高校、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三个层面都培养了一批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在江大、江科大和镇江高专,既有陆介平、唐恒这样全国知识产权研究的领军人才,还有一支30多人的知识产权研究团队。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政策文件以及重大项目实施都有他们的研究成果,近两年,他们已经有二三十个国家级课题被立项并实施完成。
  国家专利导航在做什么?作为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基地主任的陆介平介绍,专利导航就好比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发达国家经过300多年的知识产权发展历史,企业在专利领域可谓“全副武装”,整个国家也有着一整套的保护体系和能力。相较之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才刚刚起步,尤其在企业层面需要强力地推进,所以在2013年启动了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就是希望通过专利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规避知识产权的风险,并为中国制造实施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针对具体企业而言,专利分析使企业更加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的动态,使企业发展得更好更顺。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推进我国专利运营的发展,即引导企业围绕核心技术实施专利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提高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专利如何导航?陆介平以在我市举足轻重的碳纤维产业作为例子,“恒神”与日本三菱和东丽公司形成重要竞争,对方在碳纤维相关的技术进行了专利布局,其中在日本专利量达到400件,在华申请也达到上百件,这已经成为我市碳纤维产业高端发展的主要障碍,因为恒神、航科拥有专利之和都不足百件。专利导航就是要以我市碳纤维产业专利布局为“靶向目标”,通过专业分析,在碳纤维生产的新工艺、新应用领域,有目的地构筑自己的专利布局,达到自身的市场占有地位。同样,在航空航天产业,我市陆续引进了中陆航星、航天三院的特种材料,从新材料、新能源到先进制造,几乎覆盖了完整的产业链。若在这一时期,及时导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思路,可以迅速推进专利产业化,布局一道道“专利墙”,确立市场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在陆介平的眼里,随着“互联网+”接踵而至的就是“知识产权+”。他说,“互联网+”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知识产权则是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都是产业发展智能化、智慧化的过程,其中创新驱动战略必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而知识产权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没有专利技术的支撑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从商业业态角度分析的“知识产权+”。(记者石玉梅)
                  
                  
打造中国的“知识产权”
- 上一篇:李克强:以改革创新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专家座谈会召开



 
                                 
                                 
                                 阿根廷商标注册
 阿根廷商标注册 澳大利亚商标注册
 澳大利亚商标注册 澳门商标注册
 澳门商标注册 巴西商标注册
 巴西商标注册 菲律宾商注册
 菲律宾商注册 韩国商标注册
 韩国商标注册 加拿大商标注册
 加拿大商标注册 马来西亚注册
 马来西亚注册 澳大利亚专利申请
 澳大利亚专利申请 菲律宾专利申请
 菲律宾专利申请 韩国专利申请
 韩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 泰国专利申请
 泰国专利申请 香港专利申请
 香港专利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