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绿橙、桥头地瓜、定安黑猪……这些在国内响当当的海南农业品牌,几年前却鲜为人知且售价较低。在工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贴上一个小小的商标后,这些农产品很快家喻户晓并身价倍增,农户蜕变为农企,土产品变成了香饽饽,小商标产生大收益。海南农产品商标注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端到高端的飞跃,海南“商标富农”的探索之路开始迈上快车道。
  粽子贴品牌 粽摊变粽厂
  定安全县粽子企业已达40家
  以定安粽子为产品申请的注册商标46件已获准28件“没有定安县工商局帮助和指导我们进行商标注册,就没有‘香满楼粽子’的今天。”短短几年就从一个粽子摊发展为粽子厂,定安香满楼粽厂负责人钟爱兰说起自身的经历感慨万分。
  “定安粽子”是海南省定安县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是采用当地火山泥里生长出来的富晒糯米,配以当地农村放养的黑猪肉,加上土法腌制的咸鸭蛋黄,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所以特别可口好吃。
  曾几何时,定安粽子经营户商标意识薄弱,全县几乎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制作,定安县城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粽子摊,就是没有一家大的公司和企业。定安县工商局多次引导过粽子经营摊户申请商标,但摊主们认为,小小粽子摊注册什么商标,历来粽子都是裸着卖,贴上商标卖给谁?
  商标意识淡薄很快让钟爱兰吃了苦头。2010年端午节前,海口一经销商给定安摊主钟爱兰下了1万个粽子的订单,价格每个13元。当第一批2000个粽子交货时,经销商没想到定安粽子居然没商标,也没包装,便要求将价格改为每个10元,否则退货,钟爱兰很无奈,但也只能接受这个条件,这一来,少赚了3万元。2010年端午节一过,钟爱兰立即来到定安县工商局,要求帮助申请注册“香满楼定安粽子”商标。注册成功后,他又在海口骑楼美食街租了个摊位,挂起“香满楼定安粽子”的招牌卖起了粽子。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原来的“定城香满楼粽摊”如今已发展为略具规模的专业粽厂,并更名为“定安香满楼粽厂”。单个粽子价格也从注册前的5元提高至10元,端午节期间更是涨到每个15元,产量也从注册前的每年3.5万个增加到35万个,经济效益翻了十几倍。
  像钟爱兰这样的例子在定安还有很多,为了打响“定安粽子”的产业品牌。几年来,定安县工商局通过培育粽子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并在首届定安美食节上一举打响了“定安粽子”的品牌。
  2014年2月7日,“定安粽子”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端午节,定安粽子销量突破500万个,实现销售额7000多万元,再次刷新了定安粽子销售的历史记录。
  目前,定安全县粽子企业已达40家,以定安粽子为产品申请的注册商标46件,已获准28件。这些“定安粽子”以各自不同的注册商标,成功打入了海南各市县的超市和酒店。
  村民种地瓜住上小洋楼
  贴了商标的桥头地瓜从2009年的每斤1元上升到现在的8元一斤
  平均价格成功打入全国各大超市甚至销往国外
  走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的乡村小路上,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映入眼帘。“这些楼房都是这两年当地种地瓜的农民盖起来的,村民们称呼为‘地瓜楼’,现在桥头的农户每年仅种地瓜就有户均3万元的收入。”当地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
  桥头镇以前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很多海南本地人也很少知道这个地方。由于当地以沙质土为主,像水果、瓜菜、胡椒、槟榔等很多热带高效农作物在这片沙土上一点也不“高效”,当地的农业种植效益一直较差。自从有了高抗旱性的“桥头地瓜”,这个小镇渐渐为外界所知。“桥头地瓜”不同于一般的地瓜,其独特之处在于:无毒、硒含量高,多粉且嫩不带筋,营养丰富,甜度适中,口感独特,常吃不腻。
  说到“桥头地瓜”,不能不说到一个人——王文克,他现在是桥头沙土甘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澄迈桥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当时为桥头镇沙土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文克,率先从国外引进了优良的地瓜品种,种在桥头这块富晒无污染的沙土上,才形成了今天上千户桥头镇农民参与,种植面积突破一万亩,年产量突破两万吨的规模化种植局面。
  2010年,在当地工商局的引导下,王文克率先给自己公司生产的地瓜注册了一个商标,叫“桥沙甘薯”。按照王文克的想法,地瓜也叫红薯,生长在桥头沙土上的地瓜,特别的甘甜,所以就叫“桥沙甘薯”。从此,他和地瓜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推动下,桥头地瓜几年来先后注册了“桥沙”、“澄沙”、“澄桥”等商标,成立了桥头沙土地瓜产销协会、桥头地瓜示范村、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并采用了“公司订单合作社管理农户种植”的经营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桥头镇专业化甘薯生产经营组织已达到6家,其中农业有限公司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种植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1500—2000公斤,产值4500—6000元,从事种植的农民达1700户。
  贴了商标的桥头地瓜,已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平均价格已从2009年的每斤1元上升到现在的8元一斤,并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南昌等全国各大超市,甚至有部分产品销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
  商标富农催生近万涉农商标
  全省累计驰名商标24件 有效著名商标292件 地理标志商标16件
  如何将一大批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海南优质农业农产品变成品牌产品,实现产业升级、绿色崛起,海南工商部门提出了“商标富农”的发展思路。转变,从2009年开始,从海南农产品开始了……
  2009年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先后与澄迈县和乐东黎族自治县政府共建“商标富农”工程示范县,整体推广“商标农户+公司”产业化运作模式,精心打造农产品商标品牌。
  澄迈县工商局局长黄行政回忆:“实行商标富农战略之前的澄迈,就算生产出的地瓜、福橙都是几乎不使用农药化肥的绿色产品,但因为缺乏产品商标和社会认知度的支撑,明明是无公害的名优绿色农产品,却因为卖相不好,价格一直很低。”
  在工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通过成立各种产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并由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来持有商标和地理标志,海南特色产品走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通过“政府订单”,引导农民集中种植饲养,形成产业规模。通过农产品商标示范镇、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海南各市县、各乡镇、各村庄都投入到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中来,涌现出了福山镇咖啡专业合作社、新华达白莲鹅产销专业合作社、澄迈桥头沙土甘薯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优质商标示范点,部分市县初步形成了“一镇多标”、“一村一标”、“一村一品”、“一企一标”等品牌格局。
  2015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福山咖啡、定安鹅、桥头地瓜、海岛和牛、白马君红茶等农产品品牌大受中外来宾的青睐……
  2015年11月27日至30日,海南国际美食博览会上,定安粽子、琼中绿橙、万宁东山羊、白沙绿茶、澄迈福橙、三亚芒果、五指山红茶等一些省内知名品牌食品,连续三天畅销,部分产品脱销,只能现场预订。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涉农商标注册9774件,占有效商标注册量39873件的24.5%;全省累计驰名商标24件,有效著名商标292件,地理标志商标16件(其中今年新增“万宁槟榔”“定安鹅”地理标志商标2件)。其中2015年全省商标注册量8211件,比去年增长66%,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商标注册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耗时4年买回“白莲鹅”商标
  2013年11月白莲鹅商标回归
  2014年澄迈新华达白莲鹅产销专业合作社出栏商品鹅270万只
  年产值近亿元 合作社成员发展到2100多户“用了4年时间,‘白莲鹅’商标终于回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吃了商标意识不强的苦头,现在又尝到了有商标的甜头。”澄迈新华达白莲鹅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海平对商标的作用之大感触颇深。
  澄迈新华达白莲鹅产销专业合作社从事白莲鹅养殖和销售多年,但当初没有商标意识,加上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农户参与养殖积极性不高,前几年鹅业养殖一直是处于一个规模上不去,市场推不开,养鹅低价位的局面。直到2009年,为打造市场和保护地方品牌资源,在澄迈县委县政府和省、县工商部门积极推动下,澄迈新华达白莲鹅产销专业合作社开始申请注册白莲鹅商标。万万没想到的是,注册时发现商标已经被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家公司提前抢注,合作社只好改为申请图形商标,并于2010年获得注册。
  尽管合作社注册了图形商标,但没有白莲鹅名称商标,合作社不敢做宣传,不敢开拓市场,不敢做产品推介,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几年来,经过海南工商部门多次千里迢迢前往湖北省武汉市交涉和协调,白莲鹅商标转让工作终于柳暗花明,转让费从30万元谈到了10万元。2013年11月,终于顺利完成了白莲鹅商标权转让,实现了白莲鹅商标的真正回归。2014年,该合作社出栏商品鹅270万只,年产值近亿元,合作社成员发展到2100多户……
  全国倒数第三引发的思考
  我省地理标志商标迄今仅有16件
  数量远落后于先进省、市2014年排名在全国倒数第三位
  尽管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几年来取得较大成效,但地理标志商标迄今仅有16件,数量远远落后于先进省、市,2014年排名在全国倒数第三位,这与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琼中绿橙”是我省最早一批地理标志证明的商标,2015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半个月前才刚结束采摘期,今年的销售价达到每斤1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从“琼中绿橙”销售的火爆可以看到地理标志商标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但我省地理标志商标的发展仍相对滞后,存在四大瓶颈。
  该负责人表示,首先很多市县不重视收集历史资料,缺乏相关历史记载。地理标志商标申请需要提交有关该地理标志产品客观存在及信誉情况的证明材料,由于我省这方面起步慢,大量的产品缺少相应的历史记载,这对地理标志的申请工作造成了实质性的障碍,导致大量的特色产品不能申请地理标志保护。
  其次是商标意识淡薄,不少地理标志产品商标被他人抢注。目前我省很多生产经营者对地理标志商标这个词知道的甚少,对商标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由于对地理标志的认知程度不高,许多具备海南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未及时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大量的地理标志产品被企业或者个人抢先注册为普通商标,给申报地理标志商标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海南四大名菜中的“嘉积鸭”、“和乐蟹”、“东山羊”等地理标志,当地企业都不能注册和使用,不得不承受着商标缺失之痛。
  再次是地方政府部门重视不够。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管理不仅关系到该地方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利益。但目前我省地方政府缺乏对地理标志的认识,没有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些相关负责人也不清楚地理标志产品的具体要求,而相关的行业协会也未能成为生产经营者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最后是地理标志商标缺乏相应的规范和跟踪管理。我省一些地理标志特色产品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但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缺乏相应的跟踪管理。个别地理标志商标,由于当地政府和企业没有认识到地理标志的重要作用,注而未用,不能形成品牌价值,削弱了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金字招牌的魅力。个别地理标志商标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使用,存在着规模小、布局组织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弱的现象,科技推广、标准化实施、市场营销等综合生产经营手段乏力。
  地理标志农产品怎样变多变强?
  海南在长期的农副产品发展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些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在“三农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造福一方农民”已成为发展我省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才能让这些农产品真正成为名牌产品?怎样创造出最大价值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局长郭仁群告诉记者,注册一件地理标志商标能造福一方百姓,所以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必不可少。政府部门应将地理标志商标涉及的相关产业纳入地方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布局,出台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要设立考核机制,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年初有工作部署、年中有检查督促、年终有考核评比。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按照澄迈县实施“商标富农”的模式,先在海口琼山、琼中、定安、文昌、万宁等部分市县开展地理标志商标工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自主品牌,建立合理有效的品牌调节机制。
  郭仁群认为,我省是农产品输出的重要省份,其“环境型”、“生态型”及“绿色型”的热带农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应制定“生态富省”战略及农业发展规划,提出生态型效益农业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在深入调查了解地方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后,可组织全省工商机关深入农村、农场和社区普查调研,全面摸清本地农产品分布区域和地理标志产品资源状况,筛选出符合申报地理标志的产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要按照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要求,建立完善和收集有关地理标志的历史记载资料,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申报工作。努力使我省地理标志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引导、保护和推广,指导规范商标使用,挖掘和培育我省商标品牌。工商部门应加强与公安、农业、质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以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农业部门应推动我省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避免“有品牌无产品”;同时要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夯实农产品品牌质量基础,避免“有产品无品牌”的被动局面。
                                                                                    (记者宗兆宣 通讯员吴育经 符发)



 
                                 
                                 
                                 阿根廷商标注册
 阿根廷商标注册 澳大利亚商标注册
 澳大利亚商标注册 澳门商标注册
 澳门商标注册 巴西商标注册
 巴西商标注册 菲律宾商注册
 菲律宾商注册 韩国商标注册
 韩国商标注册 加拿大商标注册
 加拿大商标注册 马来西亚注册
 马来西亚注册 澳大利亚专利申请
 澳大利亚专利申请 菲律宾专利申请
 菲律宾专利申请 韩国专利申请
 韩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申请
 美国专利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 泰国专利申请
 泰国专利申请 香港专利申请
 香港专利申请






